對于中國汽車工業(yè)來說,七十年,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。新中國汽車工業(yè)的火花擦得比較晚,但一直在成長,從小火星到大火海,以燎原之勢逐漸溫暖中華,走向世界。那么,在中國汽車工業(yè)歷史上,有沒有一款卡車可以作為新中國七十年華誕的紀念符號?有沒有一款卡車能繪畫新中國七十年的發(fā)展?以上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所以,筆者把這些老前輩小年輕們請到了咱們的現(xiàn)場。
50年代~70年代組
在上世紀五十年代,我國為加快國民經(jīng)濟建設,人民政府制定了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,注重重工業(yè)發(fā)展。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同志在視察前蘇聯(lián)汽車工廠時,立刻就有了在國內建設汽車制造廠的想法。1953年,第一汽車制造廠正式在吉林長春奠基。這一重大工程的奠基標志著東北地區(qū)正式承擔起國家建設的脊梁。三年后,1956年7月15日,新中國歷史上第一輛汽車,也是中國第一輛自主品牌汽車—解放CA10型卡車下線,中國汽車工業(yè)的種子正式播種。之后,才有了東風、紅旗、上海等一系列自主品牌的汽車。當時,為紀念這一偉大時刻,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還專門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制作了紀錄片。只不過由于年代跨度過大,當時的影像資料也很少保存到現(xiàn)在。不得不說,一汽解放開的這個頭,也為以后中國汽車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而千里之外的南京,1958年,在南京汽車制配廠并不大的廠房里,中國第一輛輕型載貨汽車—躍進CN130型載貨汽車在老一輩南汽人的艱苦奮斗之下試制成功,從此開啟了中國商用汽車全面發(fā)展的時期。上世紀六十年代,我國開啟了一個艱難的時代,人們還未從大煉鋼鐵的恐懼中走出來,就被稀里糊涂的帶進了另一條彎路。1960年,當時還根正苗紅的濟南汽車制造廠借助原捷克斯洛伐克斯柯達706系列載貨汽車技術,生產了中國第一輛重型載貨汽車—黃河JN160型,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。時任國家領導人朱德委員長專門為JN160型載貨汽車親筆書寫“黃河”二字。
之后的1965年,四川汽車制造廠在重慶雙橋山區(qū)建立,建廠之后,紅巖CQ260型軍用越野汽車試制成功,解決了中國軍用裝備運載車輛的關鍵問題,也為中國軍用車輛的發(fā)展奠定堅實基礎。六十年代中后期,全國掀起一場汽車生產的熱潮,一時間,無論是和汽車有關系還是沒關系的各路大小工廠,都開始制造汽車。最后僅用16天就生產出了“飛躍”牌(1970年更名為“柳江”牌)130型載貨汽車試裝車,創(chuàng)造了中國汽車工業(yè)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。同樣的年代,陜西汽車制造廠在陜西岐山縣建立,延安SX250系列軍用越野載貨汽車試制成功,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類武器運輸難題在這一刻被徹底決裂。七十年代,國家還不平穩(wěn),仍處于動蕩不安的特殊時期。在湖北十堰,作為共和國汽車工業(yè)的二弟,第二汽車制造廠正在緊鑼密鼓的研制2.5噸級軍用越野載貨汽車。1970年,第一輛定型試制車送往北京接受國家領導人檢閱。要知道為了及時搶救這兩隨時都有可能掉鏈子的定型試制車,二汽廠的幾百名工人就藏在檢閱臺后面,緊急待命……就這樣,1975年,第一批東風EQ240量產車正式從新建成的總裝線下線,并于1978年參加對越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,成為戰(zhàn)場功勛。
未完